close

博客來e-coupon 核彈MIT: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



博客來e-coupon

核彈MIT: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





核彈MIT: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看書是一個最快增加"經驗"和"想法"的方式

你想過的、不曾想過的,

都有各式各樣的人把不一樣的體驗分享給大家

這也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讀書的原因~

但是讀書真的不能挑食,偶爾各式各樣的書

都要稍微看一下,才不會說在些關鍵時刻

缺了判斷的依據或概念>_
像是這次看了覺得很有收穫的

核彈MIT: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

就會是我想推薦給大家的書~

不知道就偏好而言看官喜不喜歡呢?

畢竟也要有愛才能把書看下去嘛!XD

另外附上我常用的折價券網站~

加入@Line粉絲團就能夠輕鬆拿~

推給大家試試看囉;)



小鴨 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
核彈MIT: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國營事業2017試題大補帖經濟部新進職員【政風類】共同+專業 (100~105年試題)(套)







自來水評價人員共同科目四合一題庫攻略(贈口面試技巧講座雲端課程)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

  • 相關影片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《核彈MIT: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》



    如果爆炸,苗栗以北都將化為灰燼,

    全台都可能變成核子廢墟......



    台灣曾在極度機密的狀態下,「幾乎」成功自製了一個爆炸威力驚人的核武裝置。但令人不解的是,它為何要設置在距石門水庫幾公里之遙的大漢溪畔?為何是固定式的?是為了「先求有,再求好」,還是「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」?兩位蔣總統的盤算為何?張憲義是叛逃的賣國賊,還是救了台灣的悲劇英雄?

    而尚未結束的則是因之而來的核汙染!它使得桃園竟成為沒有核電廠、卻受核汙染最嚴重的地方......



    .台灣「土製」核彈第一手祕辛首度公開

    這個核武計畫由兩位蔣總統直接「單線領導」,即使當時的行政院長或國防部長都不知全貌;為此量身成立的「中山科學研究院」極盛時曾達兩萬人,但各研究所/室、各組/分組,任務分工,互不聞問,一切都在最高機密下進行;更巧的是張憲義叛逃後沒幾天,蔣經國也剛好辭世,美國隨即派人前來封了核子反應爐,導致計畫戛然而止......屈指可數的幾個關鍵人物不僅全無留下隻字片語,後來也先後離世,台灣的整個核武計畫竟至今仍是一個大謎團。

    本書作者當時負責模擬計算該核武的爆炸威力,並經常奉命執行各種關鍵任務,但對於那段歷史,他也只是一知半解;如今將所知的「能講的」部分公諸於世,期盼的則是該計畫能夠全面解密,予相關的人事物一個公平的評價,並提醒國人對核武應有的認識及反省。



    .開啟蔣氏父子治台一個全新的謎團

    其中最費解的就是兩位蔣總統的戰略思維!

    計畫之初,北台灣只有一個石門水庫,台北、桃園數百萬人口都靠此活命;台灣三個核電廠均坐落於最偏遠的角落,為何更具破壞力的核武裝置卻選在石門水庫大壩北邊的不遠處?蔣經國在晚年時期甚至特別關心核武的進度,頻頻親自前往視察。加上該裝置的體積很大,不可能放上當時的任何飛行載具進行投放,台灣至今也沒有能夠加以投射的飛彈系統......這顆核彈到底是要炸誰的?期間如果稍有閃失,台灣豈不毀於一旦?

    這是終極的焦土政策,還是作為恐嚇對岸、尋求恐怖平衡的自保籌碼?又或只是冷戰時期的一種「盲目流行」?但它發動於台灣經濟狀況不佳的1960年代,花費驚人的金錢與資源來搞核武,這在兩位蔣總統心中,是值得的嗎?



    .揭露桃園及全台不為人知的核汙染

    核彈計畫功虧一簣,危害更深遠的核汙染卻依然存在──至少包括未被美國取走的破損高階核燃料棒現在狀況如何?未來如何處置?當初發生氫爆所汙染的大漢溪上游土地,全都除汙了嗎?除汙後的輻射泥土貯存在何處?因為汙染而劃設的「環境實驗區」何時才能解除管制?經過精煉的大量釷與鈾核子原料,後來堆置在何處?由桃園鬧區輻射馬路所挖掘出的土石,被移到了何處?為濃縮鈾而購買的六氟化鈾,它們的容器還能保用多久?準備如何處理?

    上述已發生或潛在的核汙染,多年來一直被嚴密地掩蓋著,即使已經兩次政黨輪替,也從未資訊公開並積極善後。而每一項汙染的真相,勢必都將造成台灣民眾極大的恐慌,並掀起難以預料的「政治核爆」......

















      楊憲宏(台灣觀察者、資深媒體人)──專文導讀



      林中斌(著名軍事學家、前國防部副部長)



      張國龍(前台大物理系教授、前環保署長)



      愛德華.弗里德曼(國際核武局勢專家)──鄭重推薦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      賀立維

     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、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。

      於1966年,國防部「中山科學研究院籌備處」成立的隔年,考入陸軍理工學院(同年為慶祝蔣介石八十歲華誕,即與海軍工程學院等校合併成中正理工學院),從大學、研究所、出國留學、返回中科院核能研究所服務,一直到1988年張憲義「叛逃」導致台灣的核武計畫臨將成功前功虧一簣,整整二十二年的軍旅生涯,恰好與代號「新竹計畫」、「桃園計畫」的兩個核武研發任務完整重疊。退役時,軍階為空軍上校。

      離開軍職後轉入光電及能量學領域研究與教學,曾兼任於中央大學光電研究所、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、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、中正理工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及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等。

      由於對核能的深刻了解及反省,退休後全力投入反核工作。現任宜蘭人文基金會專業技術顧問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核彈MIT: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導讀序台灣自製核彈的公案終於出土/楊憲宏

      推薦序正好及時的一本書/愛德華.弗里德曼

      作者序



      第一章:核武新兵日記



      楔子/擁抱核武夢/遮遮掩掩的學習

      第二章:與CIA過招



      諜對諜的愛荷華/金髮的陷阱/業餘與職業的拳賽/魂斷異鄉的同學/神祕死亡的華裔核工教授/美軍的撲克牌/長官召見

      第三章:幾乎成功了



      土製加拚裝/超級電腦來助陣/計算爆炸威力/與核工說再見

      第四章:美國間諜張憲義



      學長、長官與鄰居/叛逃的時機/張憲義的自傳/李潔明的證詞/《紐約時報》的報導/叛徒還是英雄?

      第五章:台灣核武發展史



      台灣的核武時代/中科院的組織/研發資源/核武終結的震撼/郝柏村的譴責/老美的摸頭/扁嫂的爆料/轉型的核研所/從美國角度看台灣的核武計畫

      第六章:不為人知的核汙染



      被遺忘的TRR/輻射馬路事件/釷燃黃水晶洞功效料的真相/核武廢料何處去/廢爐的延宕/核汙染會是誰的痛苦?/公開但扭曲的資訊/政府的公信力/歷史留下的謎團

      第七章:失控的全球核武



      試爆的後遺症/核武裁軍後的核爆威脅/核武的道德問題/走鋼索的遊戲/免於恐懼的自由

      後記:結語/致謝



      附錄:我國與世界核武與核電相關大事記

      參考資料









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14.8*21
    頁數:208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• 作者:賀立維

    追蹤











  • 出版社:我們

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功能說明





  • 出版日:2015/5/27








  • ISBN:9789869125215




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  • 館主推薦:★★★☆☆








核彈MIT: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cobsvhpxm 的頭像
    jacobsvhpxm

    寒天的選購部落格

    jacobsvhpx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